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3.9 亿债务违约!跨界卷入“比纺织更卷”的赛道,义乌针织龙头股价跌去 6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8  来源:纺织印染e站  浏览次数:11
核心提示:跨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没想却酿成毒药。
 跨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没想却酿成毒药。
 
8月21日晚间,义乌知名针织企业棒杰股份公告称,经与扬州经开区管委会友好协商,公司拟终止年产10GW高效光伏组件及研发中心项目。
 
终止上述项目的原因,公司称:“(受)光伏行业市场环境变化等商业风险的影响,本项目继续实施的投资风险与不确定性增加,预计将会给协议各方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该项目于2022年12月官宣时,公司股价一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但8月22日,棒杰股价报收4.92元,距离两年多前官宣时的高点已跌超60%。



3.9亿元债务违约
倒赔1500万元也要终止项目
除了扬州项目,7月15日,棒杰股份还曾公告终止江山高效光伏电池片及大尺寸硅片切片项目并签署解除协议。

根据有关协议,棒杰股份方面需向浙江江山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方面支付损失赔偿款1500万元,款项应于10月10日前支付,逾期将按日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

宁可倒赔也要终止项目,那是因为光伏项目已经出现债务违约难以为继了。
 
8月15日晚间,棒杰连发三则风险公告:因3.9亿元借款违约,两家新能源子公司股权遭法院冻结;光伏板块累计逾期债务飙升至9.86亿元,占净资产329%;新增诉讼金额近4000万元。尽管公司强调传统服装业务未受牵连,但光伏危机已触发资产冻结与融资能力塌方,债务雪球正滚向的上市公司主体。

跨界成拖累
上半年预亏1.2-1.8亿
光伏板块子公司债务压力及停产影响,给公司整体业绩造成严重拖累。
 
7月14日,棒杰股份披露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2亿元至1.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42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8800万元至1.4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1.45亿元。
 
亏损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光伏板块长期资产金额较大,设备折旧、厂房租金等固定费用较高。此外,受公司流动性风险持续影响,公司对因供应商、金融机构等债务逾期的违约责任计提了预计损失。
 
另外,棒杰股份7月22日公告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持股5%以上股东协议转让股份完成过户登记,公司的控股股东由陶建伟变更为上海启烁睿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实际控制人已由陶建伟变更为黄荣耀。

比纺织业更卷更惨烈
无序扩张至行业全军覆没
官网资料显示,棒杰股份始建于1993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无缝服装设计、研发、织造和营销的现代化企业。2011年12月5日在深圳交易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义乌市首批上市的本土企业。

棒杰公司跨界的光伏行业,是一个比纺织更卷的行业。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中国光伏产能约为全球需求的两倍,因严重的供需失衡而导致各环节价格大跌。不止棒杰,全国多家公司因跨界光伏产业而受到严重拖累。甚至,以光伏为主业的五家龙头企业上半年全部陷入亏损,五家合计亏损达173亿,其内卷程度和惨烈程度要远超纺织业。基于此,光伏俨然已成为当下反内卷第一代名词,几乎国家每次制定反内卷政策都以光伏产业为例。

然而,几年前光伏产业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蓝海产业,国家政策支持加上资本大加吹捧,导致各地疯狂上马项目,密集的投资和无序的扩张,终于让一个充满前景的蓝海项目变成一个如今谈之色变的红海项目。

对纺织业的警醒:跨界需谨慎
纺织企业跨界不算新鲜事,不少企业为寻求新的增长点,都会尝试跨界布局其他领域。但是在当下的投资环境中,跨界决策更需保持战略定力与风险意识。一方面,跨界新项目往往具有较长的投资周期,从项目规划、建设到投产盈利,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期间面临着市场变化、技术迭代等多重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信息传播便捷、资本流动迅速的当下,一家企业看中的潜力项目,很容易引发其他企业的跟风投资,大量重复投资最终会导致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不仅无法为企业带来收益,还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
 

国家已经注意到这种无序投资问题。从去年开始,“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 的相关表述被多次提及,其核心目标之一便是通过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理性投资,避免一哄而上式投资,从而从根本上遏制内卷式竞争。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