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展会资讯 » 正文

202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共议品牌价值增长,长期主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8-20  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浏览次数:10
核心提示:8月17日,浙江海宁许村镇,202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以“锦绣东方 品牌向上”为主题,共探品牌建设的前沿逻辑与实践方法论。

 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叠加消费市场迭代提速,使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点,规模时代悄然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以“智识”为锚点、“见识”为路径、“胆识”为动能的品牌时代。8月17日,浙江海宁许村镇,202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大会以“锦绣东方 品牌向上”为主题,共探品牌建设的前沿逻辑与实践方法论。本届大会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中国纺织信息中心承办,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协办,海宁中国家纺城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出席本场大会,来自国家部门、国家行业协会和央媒的领导与专家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孙以泽,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兆华、阎岩,中国纺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曹学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研究员郑砚农,南方周末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孟登科,新华社中国广告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兼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古斯敏;来自浙江省海宁市政府部门的领导有: 海宁市政协主席周红霞,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章如强,海宁市政协副主席徐霞芳;以及大会举办地的领导:海宁市许村镇党委书记许新峰等。
                                               ▲中国纺联副会长阎岩主持大会
这场大会不仅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年度思想盛宴,更是一次关乎行业未来十年竞争格局的深度对话——当科技与文化碰撞,当区域与全球共振,中国品牌如何以创新之姿突破“内卷”,在全球化语境中构建独特价值?
 
 
智识领航:品牌发展的顶层设计与战略方向
 
国家品牌战略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正成为品牌突围的核心驱动力。大会开场,重量级领导嘉宾从政策、产业、技术及区域经济多维度,解析当下的机遇与挑战。这不仅关乎行业顶层设计的落地,更将回答一个关键命题:在全球化竞争加剧的当下,中国品牌如何通过“国家-区域-企业”三级联动,构建更具韧性的发展生态?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在致辞时表示,海宁许村是特色产业与全球时尚交融之地。今年外部环境变化,但中国纺织工业稳中向好,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8%,其中品牌建设是亮点与引擎,品牌正在重塑价值体系,激活消费潜能,优化产业生态。
 
做强国内大循环是战略重点,品牌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特殊价值。当前,品牌发展需把握新逻辑:一是人工智能之机,AI带来范式变化,品牌服务要满足个性化要求,催生新品牌主体,品牌叙事要在用户共创中闭环;二是市场需求之变,品牌创新是系统性变革,要实现从“流量思维”向“留量思维”转型;三是绿色价值之实,绿色转型从成本转为资产,品牌建设要将绿色理念提升为核心议题。
 
他提出了三点期望:打造自立自强的品牌内核,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构建高效协同的品牌体系,推动产业链等融合,打造共生共荣生态;拓展内外融通的品牌布局,以全球视野推动品牌建设,推动产品、区域品牌协同共进。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品牌行稳致远。
 
 海宁市政协主席周红霞致辞表示,纺织服装是海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千亿时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宁已形成涵盖原料、织造、深加工、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入选浙江省现代纺织与服装产业集群协同区。许村镇作为主会场所在地,以北家纺、南服装为主导产业,拥有8000余家服装企业和15万从业人员,是杭派女装主产地和国内最大提花面料基地,其中上百家企业研发汉服面料引领国风潮流。她建议,“十五五”期间,海宁应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通过创新融合、品牌培育等举措,未来五年培育3家以上百亿企业。最后,她诚邀各界朋友来海宁共谋发展。
 
 
品牌叙事:从故事到价值的跨越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晴颖主持活动部分议程
 
品牌的价值,始于故事,终于认同。
 
在行业的瞩目和期待中,“2025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故事”发布仪式盛大举行,成为洞察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窗口。6月份,中国纺联正式启动了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故事的征集推广工作,中国品牌在输出品牌故事上,立足于技术创新、文化传承、渠道突围、情感共鸣、绿色共生等维度,在塑造鲜明品牌人格、完善身份建构方面的不同叙事角度和创新策略。
 
此外,会上还发表了《共塑时代叙事 彰显中国气度——提升中国纺织服装品牌故事力的倡议书》,体现了基于品牌叙事能力的提升,联动协会、知名品牌、区域发展以及社会影响力媒体的融合生态正在加速形成,旨在打造有筋骨、有气节、有温度、有回响的品牌叙事力。
 
创新赋能:科技重构产业基因
 
智能制造、绿色技术、先进材料——当科技成为品牌竞争的底气,产业基因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赋能产品创新、提升生产效率、重塑消费体验。这场演讲揭示了一个核心问题:品牌从“成本竞争”转向“价值创造”的关键是什么?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孙以泽带来了“新质生产力赋能品牌建设”主题演讲,他表示,品牌建设内涵丰富,高品质制造是基础,涵盖精湛工艺、严格质量把控、多标准建设及细节打磨。同时,品牌需有地域文化根基、标志性设计语言与精准价值观传递,通过高端设计塑造稀缺性与高价值,实现创新驱动。而新质生产力在纺织领域体现为创新驱动,包括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发展、生产模式变革、产业链协同升级及高素质人才体系建设等。
 
区域进阶:“许村提花面料”的价值揭晓与引领
 
会上,“许村提花面料”区域品牌发布成为另一大亮点,首次向全球揭晓其量化评估成果。许村提花面料依托40多年的纺织产业积淀,作为全球最大的提花家纺面料生产基地,拥有“经纬造境”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纺联副会长杨兆华向许村镇党委书记许新峰颁发品牌价值研究成果
 
此次价值发布旨在依据区域品牌价值衡量的相关国家标准,研究区域品牌建设的量化表达,同时通过《从一朵提花开始——许村织梦记》的实地拍摄,结合讲好区域品牌故事,为纺织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探索一条理性与感性兼具的区域品牌影响力提升之路。
 
主旨报告:区域与城市的品牌创新
 
区域品牌是城市经济的“血管”,更是产业升级的“引擎”。那么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品牌应如何突破地理边界,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载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研究员郑砚农以“高质量发展与区域(城市)品牌创新传播——寻找海宁的‘城市客厅’”为题,为海宁区域品牌建设路径提出中肯建议。他以荣昌政府食堂、淄博烧烤的案例为切入点,指出区域品牌打造的核心逻辑:要以地域文化为内核、政府主导为引擎、民生需求为导向、流量为跳板,同时需规避短期效应,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合海宁实际,郑砚农进一步提出,其“城市客厅”应凸显“科技为骨、文化为魂、时尚为形”。海宁具备长三角区位协同、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可定位“国际品质潮市”,将钱塘江潮文化基因与全球时尚产业标杆相融合,打造集设计、智造、引领时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一体的长三角特区,充分发挥产业集群、全链条覆盖等差异化优势。在实施路径上,他建议,海宁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数字时尚策源地、加强品牌传播、践行可持续发展,建立并依托“杭嘉时尚走廊”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向世界传递海宁设计、海宁标准、海宁品质与海宁品格。
 
实践探索:行业先驱的增长密码
 
品牌向上的本质,是长期主义与差异化竞争的平衡。会上,三位嘉宾从实战角度,分享品牌价值增长的底层逻辑:如何通过文化积淀构建“超级基因”,如何在碎片化消费时代实现“内容营销”的创新突破。
 
 当下零售市场变化复杂,电商重塑消费和商业逻辑,中国品牌面临挑战。鄂尔多斯羊绒服装集团总经理戴塔娜在作“长期主义理念下的品牌价值增长——在时间中沉淀温暖”主题分享时表示,鄂尔多斯于1988年在央视投放广告“温暖全世界”开启全国布局。多年来,在品牌塑造上,鄂尔多斯坚持长期主义,注重原创设计,不愿被快餐文化所裹挟,如今设计周期依旧长达六个月;与代言人刘雯也合作达16年,与她一起从简单代言到深度塑造品牌;在生产方面,鄂尔多斯追求坚守与创新融合,全球首创微生物染色羊绒制品,力推可机洗羊绒衫,重视原料品质;可持续发展上,鄂尔多斯建立绿色原料网络,80%产品可追溯,并开发8类可持续发展产品,下游养护中心每年服务超40万件。此外,鄂尔多斯在原料牧场养殖、科研、社区贡献、原料收储等多方面发力,正致力于助推行业发展,提升中国品牌文化影响力,塑造受尊重的品牌价值。
 
 安正时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郑安政以“从价格到价值:品牌质价比增长的战略跃迁”为题,分享了企业发展路径。郑安政提出“质价比”战略,强调不要低价竞争,而是在稳定价格下,通过提升面料、工艺和设计等,实现同价位最优品质,满足中产消费群体日常场景下的轻奢体验。围绕该战略,集团推行七大核心经营策略,包括DTC转型升级、品牌力战略、全渠道升级、研产销一体化、时尚消费品孵化、可持续的组织力、管理体系改革等,如布局IP矩阵、发展直播电商、打造旗舰店模式,同时以消费者为核心推进研产销一体化,导入华为2C版本IPD>M体系,强化组织力与管理体系,推动品牌从价格竞争迈向价值竞争。
 
南方周末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孟登科围绕“品牌故事:跟谁讲、找谁讲、怎么讲?”展开分享,他表示,品牌不同于企业,规模实力不等于品牌能力,企业讲品牌故事时要明确受众,对此他总结了品牌讲故事的六个方向:对国家讲,如海尔讲中国制造转型;对海外市场讲,要注意叙述方式,如游戏“原神”以传统文化进行讲述;对国内市场和用户讲,如方太讲幸福生活方式;对地方政府讲,重在展示社会价值;对生态伙伴讲,重在描述供应链战略;对员工讲,如平安的35周年宣传片,用人文温暖人心。另外,企业不仅要知道向谁讲,还要考虑通过什么介质讲,针对不同介质的媒体,也要有相应传播方法与重心。
 
高峰对谈:品牌向上,激活消费新体验
 
当消费市场进入“体验经济”时代,品牌如何通过技术赋能与文化影响力实现逆势突围,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品牌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晴颖的主持下,这场高峰对话直面核心议题:在碎片化消费场景中,品牌如何通过“价值共鸣”与“极致体验”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持续输出直面市场的“胆识”策略,为行业提供破局灵感。
 
 
 真维斯国际(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刘伟文表示,真维斯多年来做对了几件事:一是在产品层面,实施供应链改革,把产品元素进行分解与组合。待顾客下单后,再将各元素连接起来。这一举措缩短了产品从设计到推向市场的时间,有效降低了成本。二是在渠道方面,从线下渠道拓展至线上,实现全渠道平衡发展,让顾客在各种场景下都能接触到真维斯的产品。三是在营销上,简化销售环节,对品牌内容进行精准投放,进而推动品牌实现较快增长。
 
 新华社中国广告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兼新华社《中国名牌》杂志社编委会副主任古斯敏表示,好的体验能加深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连接。她还分享了两个案例:中国名牌出海系列活动,构建国际品牌传播与营销体系;以及2025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共同助力中国品牌对话全球,展现时尚魅力。
 
南方周末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南方周末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孟登科表示,在跨界案例传播中,高明的品牌内容营销经常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纺织服装品牌内容营销,他有三点建议:一是要相信品牌工作价值,坚持长期主义;二是品牌工作有专业性,要基于企业现状、能力等开展,而非凭空创造;三是品牌与市场目标常冲突,决策者要给品牌工作留空间,这对企业是很大考验 。
 
 郁香菲品牌董事长、浙江玄艺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丁仕兵表示:女装品牌实现风格化突破核心在于为客户提供持续的优质体验,让品牌成为消费者心中的“非你莫属”。他谈道,今年夏天针对职场女性推出的一款通勤裤,凭借舒适面料、显瘦版型及易打理的特点,获得了市场高度认可。这一案例印证了,当品牌精准抓住消费者痛点时,口碑的传播力量远胜于其他营销方式,而这正是消费升级背景下,品牌实现价值持续增长的关键所在。
 
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总经理助理兼集团供应链管理中心总监赵建峰表示,集团正大力推动数字化转型,借助AI算力引领工业领域变革,成效显著。AI能精准调控产业链动态,优化库存管理、提升资金周转效率,但缺乏温度无法完全取代人工,人文关怀也不容忽视。未来,歌力思供应链将启动三大品牌项目,聚焦有温度的创造。此外,鉴于时装流行多变、高端市场个性化需求,歌力思也将加强供应链的针对性生产。
 
海宁中纺面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贺荣表示,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可借助科技手段与数字化工具,在设计、生产及传播各环节为非遗技艺赋能,既保留产品本身的文化温度,又避免过度科技化导致的疏离感。关键在于把握科技介入的“度”:以科技为创新扩容技法,扩大非遗影响力,同时不改变其本质。设计中注重审美与文化素养,还会请传承人审视产品,确保守住传统手工艺的温度,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传承与创新。
 
理论需落地,创新需验证。大会尾声,与会嘉宾们还共同参观了2025海宁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秋季)博览会。
 
 
从国家战略的顶层设计到区域品牌的协同创新,从科技赋能的产业重构到文化共鸣的品牌叙事,这场大会不仅描绘了行业未来的蓝图,更凝聚了无数从业者的信念与勇气。当“智识”成为指南针,“胆识”化作推进器,相信中国品牌必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全球市场,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