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新冠病毒引发!!纺织抗病毒功能开发大讨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1-30  浏览次数:937
核心提示: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已经成为全球性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件。抗击新冠疫情的三大原则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科学防疫知识得到普及,消费者也更关注大健康产品和生活方式。个人防护装备是抵抗病毒传播和避免大流行的重要方法。日常衣服可能会沾染病毒,是否会带来传播风险?抗病毒是热门话题,市场上已有抗病毒织物技术与服装产品。今年 9 月份上海 Intertextiles  面料展上,许多厂家宣称了抗病毒织物和服装产品,成为展会上的热点。本文对抗病毒纺织品做一些初步探讨。
1.病毒的概念及传播途径
       抗病毒不同于抗菌,细菌与病毒是不同的。细菌和病毒都是微生物,但他们的大小、结构、来源和致病机制完全不同。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有细胞壁。细菌通常可以独立生存,能在其他细胞内外存活。细菌可以自行分裂繁殖,细菌无所不在,是每个人生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引起人类某些疾病的原因。
       病毒比细菌小很多,是最小的也是最简单的有机体。病毒没有细胞壁,只含一种核酸物质(DNA或 RNA),病毒只能利用寄主的细胞进行自我复制。当它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完成生命活动,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大多数病毒对人类没什么用处,而且危害很大。临床统计由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约有 3/4 是由病毒导致。在宿主细胞外,病毒能以无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状态存在,并长期保持活性。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 2019 冠状病毒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从鼻或口喷出的飞沫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些飞沫相对较重,不会移动很远,很快便落在地上。如果人们吸入感染者喷出的飞沫,就可能感染冠状病毒。这些飞沫掉落在患者周围的物体和表面上,如桌子、门把手和扶手。人们触摸这些物体或表面后再触摸自己的眼、鼻或口,就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需要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者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洗手[1]。
2. 病毒在纺织品上、服装上能存活多久?
       COVID-19 疫情大爆发是由新冠病毒引发的,病毒最可能通过与感染人员的密切接触传播。目前对新冠病毒在衣服上的存活性知之甚少,但也已了解一些有用的信息。专家学者发现与造成 COVID-19 疫情大爆发的新冠病毒类似的病毒最适合在光滑的硬表面上存活 ,例如门把手。另一方面,柔软多孔的表面(例如纺织品服装)实际上会限制这些病毒的传播,原因是:
       1) 对于像纺织品这样的可渗入表面,这些病毒更可能卡在纤维和织物中,导致不易传播到手、脸或其他表面。
       2)这些病毒在干燥后的感染性要小得多(可能无感染性),纺织品更可能从病毒中吸取水分。如果衣服在商店或其他不易保持社交疏离的公共场所可能受到污染,回家后用洗衣机清洗这些衣物。标准洗衣清洁剂应足以清洗和消毒衣服[2]。
       国外实验室使用国际标准 ASTM E2197 检测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将病毒稀释在由牛血清白蛋白(BSA)、粘蛋白和胰蛋白酶胨组成的有机基质中,以模拟人体分泌物的成分。在三个不同的温度实验(摄氏 20 度、摄氏 30 度、摄氏 40 度),每个实验均维持一个湿度设定点(相对湿度 50%)。 
       在20℃下,在接种后 28 天,在所有测试的非多孔表面(玻璃、不锈钢和纸张)中,仍然可以检测到传染性 SARS-CoV-2 病毒。SARS-CoV-2 在多孔材料(棉布)上的回收率降低,在接种后第 14 天没有感染病毒。大多数病毒在棉布上迅速减少,表明棉布对病毒有即时吸附作用。在30℃下,感染性病毒可从不锈钢、和玻璃中存活 7 天,对于棉布只有 3 天。在40°C 条件下,病毒回收率均显著降低。感染性 SARS-CoV-2 在棉布大约只有 24 小时,而在其他非多孔表面有 48小时。
SARS 与 SARS-CoV-2 的病毒在多孔材料(棉布等纺织品)上的回收率降低明显少于非多孔表面(玻璃、不锈钢、和纸张等)。在室温(20°C)下干燥 1 小时后,棉布材料回收病毒的滴度显著降低。从棉布样本中回收的病毒量比无孔材料的样本中病毒量少约 99%[3]。
       以上可以初步得到的结论是纺织品在温度越高的环境下,病毒存活时间越短。病毒虽然容易附着在纺织品衣物上,纺织品可能从病毒中吸取水分,病毒干燥后的感染性要小得多或可能无感染性。
       建议针对病毒在纺织品、服装上在不同环境下(例如温湿度)能存活多久,做相关研究。尽管病毒可能在衣服和表面存活,但是尚未有关于衣物上的病毒是否会引发感染或如何引发的相关研究和报道。纺织品服装容易吸附病毒,通过织物原料、组织设计、后处理迅速吸湿快速干燥,可以降低可能的感染风险。病毒在衣物表面能被检测到的存活时间与确定病毒的传染性能维持多久,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3.目前常用的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
      2014 年 8 月 19 日,ISO 正式发布《抗病毒纺织品测试标准》(ISO 18184:2014)该标准规定了纺织品(包括机织和针织面料,纤维,纱线等)抗病毒性能的测试方法。在本标准中,病毒包括:一种包膜病毒,流感病毒,人体感染该病毒后可导致呼吸道疾病;一种非包膜病毒,猫杯状病毒,人体感染该病毒后可导致肠胃疾病[5]。2019 年 6 月推出了更新版本 ISO18184-2019。
      根据 ISO 18184:2014 的规定,实验通过比较与病毒接触特定时间后空白对照样及试样上病毒的数量,可以得到材料的抗病毒效率,当纺织品的抗病毒效果值为 3.0>Mv≥2.0 时,认为纺织品具有较小的抗病毒效果,当 Mv≥3.0 时,可以评判纺织品抗病毒活性好。
根据 ISO 18184:2019 的规定,实验通过比较初始回收空白对照样及与病毒接触特定时间后试样上病毒的数量,可以得到材料的抗病毒效率,当纺织品的抗病毒效果值为 3.0>Mv≥2.0 时,可以评判纺织品抗病毒活性好,当 Mv≥3.0 时,可以评判纺织品抗病毒活性极好[6]。
4. 抗病毒纺织品整理
      抗病毒纺织品是指利用抗病毒材料或功能整理剂来达到杀死或抑制病毒活性的产品。目前市场上的抗病毒纺织品主要是后整理实现,通过功能整理剂(有机或无机物质)造成病毒表面蛋白形态改变或结构破坏,使病毒失去传染性。市场上已有多家抗病毒纺织品整理的产品。测试的标准主要是 ISO 18184:2014 或 ISO 18184:2019。主要使用的病毒有流感病毒 H3N2,H1N1,冠状病毒 HCov-229E。国外有检测机构在严格高密封实验室使用新冠病毒 SARS-CoV-2 做检测,已有产品可在测试标准 2 小时或更短时间(如半小时)减少 99%的病毒,抗病毒活性好。
      病毒纺织品整理主要是保护处理过的产品,而不是为了防止穿着者感染病毒。不能作任何健康声明。经过处理的衣物能减少不必要的清洗或消毒。可以减少纺织品中病毒等病原体再次传播的可能性。
      在美国,不允许对抗病毒处理过的物品提出有效的保健申明。德国允许对大多数处理过的物品提出抗病毒声明,并可在其他欧盟地区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即使产品有抗病毒性能,但不能保护使用者或其他人免受病原体的侵害。
5. 建议
      抗病毒是全球的热点话题,开发抗病毒纺织品的确有相当的市场需求。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和厂商都在这一领域开发新材料、新技术。 同时应该看到尚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有待探讨。实际抗病毒产品的功效如何,需要进一步分析。当前许多厂商都在加大研发力度,从而在常态化抗疫情期间推出市场需求的产品。同时抗病毒的纺织品市场也急需加以规范,保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保护正常经营的厂家和品牌。
提出如下建议:
5.1
      产业发展,标准先行。目前我国正在建立抗病毒纺织品测试的标准。ISO18184 是目前常用的测试标准,但对于有防水处理的功能纺织品只能参考 ISO21702 塑料制品抗病毒测试。需要尽快建立制定新的测试方法与标准,一套科学完整的评价体系。
对抗病毒产品如何正确标识、声明才合规,建议在制定抗病毒纺织品标准时加以规范。例如: 本产品含有抗病毒剂(H3N2, H1N1),可以 2 小时能减少 99%的病毒,减少不必要的清洗或消毒。
5.2
  抗病毒服装的标志建议:
(1)抗病毒部位,成衣除了面料还要辅料,尤其是外套,许多辅料并非纺织材料。
(2)执行的产品标准,要说明适用于哪种病毒。
(3)抗病毒性能指标。
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多数普通消费者会将“病毒”默认为新冠病毒。笼统说抗病毒,恐有误导之嫌。需要如实介绍产品的功能。
5.3
      有研究显示,纳米颗粒可能通过直接接触、吸入及摄取方式,穿过皮肤、肺、肠道等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并显示出毒性,可能对人体造成健康隐患。建议对于使用纳米技术的抗病毒整理剂时,首 先评估安全性能。
5.4
     建议针对病毒在各类纺织品、服装上能存活多久,衣物上的病毒是否会引发感染或如何引发做相关研究。纺织品服装容易吸附病毒,通过织物原料、组织设计、后处理迅速吸湿快速干燥,可以降低可能的感染风险。这方面可以进一步做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要做好呼吸道防护和手卫生, 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的良好习惯, 外出时, 尽量不碰触不清洁物品,接触不洁物品后马上洗手、避免触摸眼、口、鼻。同时做好随身物品的消毒工作。抗病毒纺织品技术优先使用在医用防护服领域。对于日常穿着衣物,尽管抗病毒服装无法保护消费者不受病毒感染,但穿着抗病毒纺织品服装可作为抗疫的辅助手段,减少纺织品中病毒等病原体再次传播的可能性。
6.结语
      开发抗病毒的纺织品有相当的市场需求,也已有不少厂商推出针对抗病毒的功能整理产品。但目前对纺织品抗病毒研究还要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科研机构和厂商技术攻关,纺织界和医疗界跨界融合。抗病毒的纺织品功效和性能如何,急需推出纺织品抗病毒性能的国内检测标准及产品标准,规范抗病毒纺织产品市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