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聚酯江湖”格局已定 龙头企业将进入“黄金时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30  来源:五星布商  浏览次数:380
核心提示:在历经2012-2016年惨烈的行业洗牌期后,众多中小涤丝企业惨遭淘汰,龙头企业主导的涤丝产业格局初具雏形。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
        在历经2012-2016年惨烈的行业洗牌期后,众多中小涤丝企业惨遭淘汰,龙头企业主导的涤丝产业格局初具雏形。而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聚酯产业的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中小涤丝企业与龙头企业的差距被拉大,并且随着炼化窗口打开,多家涤丝龙头企业都向上游延伸发展,完善自身产业链供需结构,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在强者恒强的铁律之下,中小涤丝企业想实现对龙头企业的弯道超车已经几无可能。

 目前,盛虹、新凤鸣、荣盛、恒力、恒逸、桐昆六大涤丝巨头已经形成了两类发展轨道。盛虹等着力于向上游炼化布局发展,大力发展炼化一体化项目,完善自身的产业结构;新凤鸣等则聚焦于涤纶产业发力,坚守主业做精做强。涤纶产业的未来周期波动性有望减弱,龙头也有望享受到长期稳定的盈利回报。

 龙头企业的优势将进一步被巩固

 虽然处于产业链上下游,但涤纶行业和PTA行业恰恰相反,属于有积累、先发优势很强的行业,而且随着能耗、环保、安全等指标要求的全方位提升,进入壁垒也越来越高。这也意味着只要龙头不犯战略性错误,后发者想要逆袭几乎不存可能,未来龙头与其他企业的差距将越来越大,其竞争优势也将不断巩固。

 资金壁垒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

 涤纶产业的成本端优势主要依赖于生产规模以及设备,规模方面单套规模过低成本有劣势,过高则工艺不稳定,另外涤纶并非标准品,投建任何一套装置都必须考虑市场容量和下游的接受程度,规模过高容易导致产品调整缺乏灵活性,也是弊大于利。综合来看按照行业实际经验,单套规模30-40万吨最为经济。

 参考桐昆、新凤鸣等企业的园区规划建设,一个园区内一般配套3-4套装置,合计规模约百万吨上下,对应的投资额超过了50亿人民币。这对于非龙头企业而言,资金上的压力几乎难以负担,另外也极难通过审批。

 龙头企业对先进设备形成垄断

 尽管目前涤纶聚合设备和纺丝卷绕头等设备都有国内厂家生产,但是国产设备和进口设备差距依旧巨大,由此带来的生产效率差距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而海外两家卷绕头供应商德国巴马格和日本TMT的订单已经全部被桐昆、新凤鸣和恒逸等龙头垄断,这也意味着后发企业即使跨过了审批和资金关,设备上也必须接受更高的生产成本和更低的竞争力,长期看也会埋下隐患。

 经营管理优势难以被超越

 除了在资金实力以及设备技术上的优势,行业龙头企业在经营管理层面也对中小企业拥有领先优势。涤丝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龙头企业往往拥有过万的员工,而中小企业的员工也动辄上千人,这对人员管理的能力要有很高的要求。

 其次涤纶和上游石化最大不同在于涤纶属于差异化的产品,规格超过上千种,而下游市场需求又在时时变动,经营层面对下游需求的把握、产品品类的选择、客户的开拓维护和产品规格的调整都非常关键,生产端和销售端的协调也是龙头超额利润的重要来源。

 所以说,在仓储、产品结构管理、库存管理、员工管理等各方面都彰显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而龙头企业往往能够聚拢更多的专业人才,拥有更为专业的管理团队,构建完善专业的管理模式,从而在经营管理与生产效率等层面拉大与中小企业的差距。

 行业龙头瓜分区位优势

 涤丝下游的织造、加弹企业的行业壁垒较低,所以存在许多小微企业,甚至个体户。所以涤纶运输有小批量多次数的特征,而长途运输的费用则让小企业难以接受。因此,涤纶有一定的运输半径限制,企业一般均紧贴下游建设。

 而我国化纤下游织造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占比超过40%(棉纺集中于山东、河南等地),且江浙市场已经基本被龙头企业瓜分完毕,后进入者再获取土地、审批和市场的难度会非常高,如果没有契机,想要通过快速放量实现赶超几乎不可能实现,市场卡位优势也巩固了龙头的竞争地位。

 综上所述,从当前产业格局上来看这是涤丝龙头企业的黄金发展时代,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新增产能几乎被巨头们瓜分消化,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既巩固了自身的竞争地位,也加强了龙头企业对价格的掌控力。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