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我和我的祖国:新湖农场棉花种植变迁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29  来源:天山网  浏览次数:392
核心提示:新疆兵团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花生产基地,在新疆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足见兵团的棉花生产在全国的份
        新疆兵团是全国最大的商品棉花生产基地,在新疆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兵团”,足见兵团的棉花生产在全国的份量。

 据统计,2018年兵团棉花产量204.65万吨,增长20.7%,创历史新高,棉花产量占全国的33.5%,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40%。

 新疆兵团的棉花种植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到目前已经有近70年的棉花种植历史。

 1963年,刚刚建场的新湖农场尝试着采用陆地种植棉花技术种植棉花73亩,到了秋季,只有18亩获得了收获,皮棉总产量只有200公斤。如果折合成籽棉,73亩棉花地的每亩单产不足8公斤。

 随后的十几年间,新湖农场每年进行棉花种植,种植面积扩大到1万多亩,但在那个以粮为纲的年代,由于棉花种植技术落后、管理粗放,皮棉亩产量在20-30公斤之间。

 1981年是新湖农场发展史上的分水岭。当年春季,新湖农场采用60厘米的宽膜植棉技术,种植了5万亩棉花。到了秋季,新湖农场亩产皮棉90公斤(相当于籽棉单产每亩234公斤),实现了扭亏为盈,纯盈利415万元。当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刊发了题为《王震以老军垦的名义签订合同鼓励职工搞好生产》的消息。

 地膜植棉技术的初步成功,使新湖农场的干部职工看到了希望。随后,新湖农场植棉面积逐步扩大,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实现了地膜植棉的全覆盖,地膜宽度由原来的60厘米增加到2.05米。

 2000年,新湖农场植棉面积达到26万亩。皮棉单产量由1981年的亩产90公斤左右提高到2000年的124.8公斤(相当于籽棉单产324.48公斤)。

 水是农业的命脉。2002年之前,大水漫灌是新湖农场所有作物的灌溉模式。在传统的灌溉模式下,为了把渠水从地头流到地尾,在棉花浇第一次水前,需要以50米到80米为间隔,在田间修起高四五十厘米的一条条水渠。每块棉田的长度为800米到1000米,需要修筑8条到10条水渠。新湖农场干部职工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完成了这项工作。

 2002年以后,随着新湖农场逐步大面积引进滴灌技术,农田修水渠的工作少了。给各类农作物灌水,职工只需要打开水阀,浇水的工作就可以轻松完成。

 “现在职工给农作物灌水很轻松了,在没有使用滴灌技术之前,我们是扛着铁锹,穿着胶靴,才能把地浇了,使用了滴灌技术后,点几下鼠标就能把地浇了。”

 今昔对比,每一位有过两种浇水经历的职工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

 节水滴灌技术的全面推广,棉花品种的更新,使得新湖农场的棉花单产再次刷新。2018年,新湖农场种植棉花60多万亩,籽棉总产达到了24.2万吨,皮棉单产达到了154公斤(相当于籽棉单产400.4公斤),成为新湖农场植棉历史上种植面积、皮棉单产最高的一年。

 有职工说,从种植到收获的每一朵棉花,都是职工在棉田里一个头一个头磕出来的。这话可能有点夸张,但充分说明了过去职工种植棉花所付出的辛劳。

 在实行棉花精量点播技术之前,当一株株嫩绿的棉苗破土而出后,职工们需要半猫着腰或者蹲着、半跪着定苗、除草。到了六月下旬棉花打顶的时候,职工们在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下,为棉花打顶。而如今,精量点播技术、化学打顶技术的全面实施,已经把职工从这些繁重的劳动中解脱了出来。

 花开犹如雪皑皑,采棉更是景如画。

 秋季,是棉花收获的季节了。河南、安徽、山东、甘肃、青海、四川、山西、陕西、江苏等地的拾花工相约而来。

 据报道,来兵团的拾花工最多的时候达到了六七十万人。新湖农场引进的各地拾花工最多时曾经达到了4万人以上。近几年,尤其是从2014年开始,兵团机采棉种植面积增大,手工采摘棉种植面积减少,采棉工的需求量也减少了。

 新湖农场的职工说,新湖农场的路,新湖农场的楼,新湖农场的发展,鼓起来的职工腰包,这可全是棉花的“功劳”,而这巨大的“功劳”是国家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