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大咖共议纺织转型升级关键词:创新、绿色、个性化服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09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261
核心提示:纺织工业可谓是我国工业化的先导产业,是最大的民生产业和最大的实体经济部门之一。今天的中国纺织工业,以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
        纺织工业可谓是我国工业化的先导产业,是最大的民生产业和最大的实体经济部门之一。今天的中国纺织工业,以不同于传统的制造业,成为涵盖纺织和服装、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三大类终端产品制造,以及纤维材料制造,纺织服装机械制造与一体的大纺织工业。近日,众多纺织界大咖共聚“2017中国纺织企业家年会暨中纺企协九届五次理事会”,表示当前要认清纺织产业发展和行业工作中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在纺织转型升级、强国建设中研究新形势,提供新方案。

  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消费品司副司长曹学军指出,十八大以来,纺织行业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积极适应和努力应对要素成本上涨,国际需求不振,消费结构升级,国际产业调整等环境变化,加速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实现了行业的平稳发展,为满足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做出了新贡献。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纺织行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是全要素生产类的提升与要素成本上涨不同步,产业链高端掌控能力以完善的纺织制造体系不匹配,品种质量品牌与消费升级的需求不适应,节能环保的进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有差距。特别是当前,中低端产品价格竞争力下降,中高端产品性价比不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展不明显,主要标志是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平均单价,至2013年以来持续回落,中低端口产品比重大,创新发展动能不足,这也是纺织行业生产增速持续回落,主要出口市场份额下降,质量效益转型提升不快的主要原因,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化解纺织行业发展矛盾,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建设纺织强国的根本途径。

  “纺织行业作为重要的民生产业,肩负着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价比的纺织服装产品的重任。”中国纺织工业企业会长、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表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纺织行业应不断提品质、创品牌、增品种,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摒弃低端产品,迈向中高端。他说,“当今提及频率最高的信息技术应用,如何真正融合到纺织产业里来,是有许多瓶颈需要突破的,这就是需要技术研发者和产业应用,共同去研究、去推动,才有可能真正把信息技术融合到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当中来,能够为纺织服装生产力提升真正发挥作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尹援平非常赞同夏令敏的意见,她认为,纺织行业继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要致力于打造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责任导向的绿色产业、文化引领的时尚产业,致力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纱、布、服装及化纤的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3%、2.3%、0.3%、5.7%;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2262.9亿美元,同比增长1%;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零售额11883亿元,同比增速为7.3%;纺织全行业投资完成额11088亿元,同比增长7.3%;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098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润总额3195亿元,同比增长9.3%。预计全年有望维持目前的增长态势。

  虽然今年的纺织经济运行好于预期,但深层次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行业发展还存在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行业的创新发展的能力,而管理创新更是纺织行业建设纺织强国的关键环节,是软实力中的硬指标,是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高勇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当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在加速向纺织强国目标迈进,“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要克服过去行业粗放式发展过程中积累下的,大量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平衡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的不平衡,在满足人民穿衣盖被需求的同时,对人民生活中其他纺织品的需求,还远远不能满足。”同时,存在区域结构、企业结构、基础结构、产品结构等不平衡的状态,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作为制造业、纺织工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还远远不充分,消费者对纺织品和服装个性化、定制化的要求,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在新时代,充分满足消费者对美的需求,是解决不充分的重点,纺织工业是富民产业,但是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还没有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作用。纺织工业是绿色产业,但是在绿色制造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充分体现。而“行业要解决这些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创新是必然之举。”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总经理王臻在创新及品牌塑造方面颇有心得,他认为,每一个品牌独立运营的背后,创意是至关重要的,但也要能够做好门店渠道的匹配、拓展和升级。他说,“过去鄂尔多斯门店在全国1100多家门店,是同一个品牌,但形象有差异,我们基于4个品牌的战略和市场定位的不同,把全国上千家渠道分成六个等级、三个类别,来进行优化和匹配,对于渠道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细化制订了每个品牌的渠道策略和规划,快速地完成了全国渠道体系的重塑。再从每个不同的品牌定位下,大胆地从产品上开始突破传统的羊绒边界,不断进行羊绒和相关品类的延伸,让它时尚化、系列化,把很多新材料、新技术大胆地应用进来,来展现以羊绒为中心的,千变万化的时尚生命力。”

  未来,只有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创新,打造高品质的绿色产品和个性化服务,用高效率的新零售模式来推动产业创新,推动消费升级,中国纺织工业才会越来越强大,老百姓的生活才会越来越美好。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王婉莹)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